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,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,以不自主的、反复的、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(或)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。对于抽动症孩子,家庭干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 - **生活习惯**    - **规律作息**: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,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。例如,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,早上7点左右起床,让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。    - **合理饮食**: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,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瘦肉、鱼类、豆类等。避免食用过多的添加剂、防腐剂、色素等含量高的食物,如快餐、饮料、糖果等,这些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症状。    - **适度运动**: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适合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。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,增强体质,提高心理韧性,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。 - **心理支持**    - **理解接纳**:家长要充分了解抽动症的知识,认识到孩子的抽动症状是疾病的表现,而不是孩子故意为之。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接纳,不要责备、批评或强迫孩子控制症状,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。    - **关注情绪**: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及时发现孩子的焦虑、抑郁、自卑等不良情绪。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,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,给予安慰和鼓励,帮助孩子树立信心,积极面对疾病。    - **减轻压力**: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、和谐的家庭环境,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。同时,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,与老师沟通,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社交状况,帮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,避免因学习负担过重或同学关系不融洽等问题加重抽动症状。 - **行为干预**    - **行为训练**: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行为训练,如深呼吸训练、放松训练等。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,引导孩子做深呼吸,慢慢地吸气,然后缓缓地呼气,每次呼吸持续5 - 10秒,重复几次,帮助孩子放松身体,缓解紧张情绪,从而减轻抽动症状。    - **正面激励**:当孩子的抽动症状有所减轻或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抽动时,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,如一个小礼物、一次户外活动等,增强孩子控制症状的信心和积极性。 - **日常监测**    - **记录症状**:家长要详细记录孩子抽动症状的表现、频率、严重程度等信息,例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察孩子的抽动情况,记录抽动的部位、次数、持续时间等,这有助于了解孩子病情的变化,为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。    - **及时就医**:如果孩子的抽动症状持续加重,或者出现了其他异常行为或情绪问题,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。同时,按照医生的建议,按时给孩子服药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。

抽动症孩子家庭干预如何做?昆明311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