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患上抑郁症,绝非 “矫情” 或 “想太多”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、长期心理压力等都可能引发,当孩子频繁自我否定、社交退缩,需警惕,尽快寻求专业帮助!
当孩子面临抑郁症时,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应对: - **给予理解与支持** - **倾听孩子感受**: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。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,不管孩子说什么,都要耐心倾听,不打断、不评判。 - **表达关爱信任**:用语言和行动向孩子表达父母的爱与信任,如拥抱、亲吻、说鼓励的话等,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和被重视的,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。 - **专业治疗与干预** - **及时寻求专业帮助**: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症状,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,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诊断,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,如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等。 - **配合治疗计划**:家长要帮助孩子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、定期复诊,同时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师,帮助孩子完成治疗计划,如家庭治疗中要求家长做出的改变等。 - **营造良好环境** - **创建温馨家庭氛围**: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、相互关爱,避免争吵和冲突,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、和谐、稳定的家庭环境。 - **鼓励社交活动**:鼓励孩子与朋友、同学交往,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,让孩子在社交中获得快乐和支持,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。如果孩子不愿意出门,家长可以先邀请孩子熟悉的朋友到家里来玩,逐渐帮助孩子打开社交圈子。 - **培养健康生活方式** - **规律作息饮食**: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同时,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,避免吃过多的垃圾食品和甜食。 - **鼓励运动锻炼**:运动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,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,如跑步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跳绳等,每周至少运动3-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 - **提高孩子心理韧性** - **培养兴趣爱好**: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,如绘画、音乐、书法、手工等,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。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,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韧性。 - **引导积极思维**: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,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,帮助孩子分析问题,寻找解决办法,让孩子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,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。